奉节脐橙,和白帝诗歌一样,是夔州古今史上两大“特产”。白帝城的诗歌流芳千古,奉节县的脐橙远销海外。没有人说得清谁是白帝诗歌的鼻祖,但奉节脐橙的“祖宗”却至今枝繁叶茂,被当地农业部门“供奉”在县园艺场的苗圃正中央。
奉节原来并不产脐橙,有的只是普通的红桔。
1953年8月,奉节县农业局园艺场从重庆江津农场移来一棵代号“72-1”的脐橙树。没想到千里之外名不见经传的江津脐橙,到了奉节却“淮枳变桔”,脱胎换骨成酸甜可口、色形俱佳的果中珍品,带着奉节名字的脐橙,美名从此不胫而走。此后树嫁树、果生果,脐橙逐渐成了奉节县的一大特产。现在这棵“脐橙王”的子孙已接近1000万株,种植面积达到9万多亩,每年的产量超过10万吨。
一棵树三分奉节天下,“脐橙王”带富20万果农。奉节县县长陈孝来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:目前全县种植脐橙的果农有20多万人,加上贩运户和为贩运户加工筐箱的农民,人数接近30万人,占全县农业人口的三成以上。如果折成户数,就几乎等于覆盖了奉节县所有的农民家庭。陈孝来说,按每吨3000元的市场价计算,全县一项的收入就达3亿多元,果农人均收入1000元。
在奉节县农业局园艺场,记者有幸看到了“脐橙王”的尊容。领路的杨开更老人今年68岁,腰板还算硬朗,但步履间不免透露出蹒跚。拨开累累的果实,穿行在茫茫的柑桔林里,枝头的果子经常碰得额头生疼。在园艺场的正中央,有个用钢筋网围起来的小苗圃,面积约有15平方米左右。老杨从腰间摸索出钥匙,低着头摆弄了一阵后,吱呀一声推开了门。
老杨指着里边的一棵柑桔树,告诉记者这就是“脐橙王”。和其它树相比,脐橙王真的看不出什么“风范”:树冠远没有记者想象的那么大,像秃了顶的老人一样,上面稀稀疏疏挂了几个果子;树干只有两根指头那么粗,还从根下分成了几杈,不像结果子的种树,倒像用来观赏的盆景。
“脐橙王刚到奉节的时候,我在园艺场工作才一年。”蹲在脐橙王下,老杨一边拔着杂草,一边跟记者闲聊:“领导让我专门照看这棵树,我就昼夜守着,老婆埋怨说你干脆和树结婚得了。一来一往就快半百年了,人都老成这样了,树能不老吗?”老杨说,因为树龄太大,脐橙王的根都烂掉了,他们只好砍掉老树的枝叶,用构桔树的枝条,给老树王重新接枝生根,所以脐橙王就成了现在这样子。
自从脐橙王落户奉节后,它就不停地用自己的枝条嫁接换种、生子育孙,它的树冠也就没怎么长大过。现在脐橙王老了,但还是有许多人夜黑人静的时候,偷偷地来剪它的枝条。于是杨开更老人想了个办法,用钢筋焊了个网,把脐橙王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,钥匙就挂在自己的腰间。这样一来,老树王的日子安静多了,重现枯木逢春的茂盛。
但现在脐橙王在他的新居里呆的时间不会太长了。据介绍,奉节脐橙的生长位置在海拔150至160米之间,这样结的果子闻着香、入口酸、回味甜,个鲜。但三峡蓄水后,水位将上升到175米,脐橙王和它的子孙必须再次搬家,登上175米的海拔高程。奉节农业局的同志告诉记者,他们经过多年的筛选,现在已选出了适合在175米到200米之间生长的脐橙。这里的日照时间比河坝长、温差比河坝大,长出的果子从颜色、果形到口感,比脐橙王那代都要强。
略有遗憾的是,除了脐橙王和一些小的脐橙树需要移栽到175米高地外,其它大部脐橙树将被就地砍伐。杨开更说,因为脐橙树认生,移栽的成活率不高,而且成本很大。奉节县农业局已经在175米水位线上,建起了新的苗圃,脐橙王的新子孙们正在那里茁壮成长。
评论